首页

SM在线论坛

时间:2025-05-24 12:45:40 作者: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 中国外交部介绍情况 浏览量:90757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4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图集揭幕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为月球起源和演化等作出中国贡献

  这是一份月球科学领域立典式综合集成成果,不仅可以为探月工程科学目标制定和工程实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也填补了中国在月球与地外行星地质图编研方面的空白,为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阳系演化的研究作出中国贡献。

  最新发布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和刘建忠研究员领衔,联合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科学家和制图人员,从2012年起共同研究编制而成。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正式发布前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进行科普解读。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他们基于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以中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为基础,同时参考中外已有的探测数据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月球岩石建造、地质构造、时代等要素的研究和归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月球地质编图技术规范和标准,历时12年成功编制出1:250万月球数字地质-构造系列图件。

  其中,《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1:250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1:250万月球构造纲要图》,《1:250万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建立“三宙六纪”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

  研编团队介绍说,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实施以来,中外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研究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月球地质研究至今仍沿用阿波罗时期研制的月球全月地质图,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月球地质图已不能满足未来的科研和月球探测需求。

  与美国阿波罗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这次中国发布图集基于月球动力学演化的规律,创造性建立“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包括冥月宙、古月宙、新月宙和岩浆洋纪、艾肯纪、酒海纪、雨海纪、爱拉托逊纪、哥白尼纪。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发布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图集执行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向媒体科普介绍该图集研编情况。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本次发布的月球地质图集主要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更加客观地刻画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二是建立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更清晰地表达月球构造和岩石的演化特征;三是构建月球撞击盆地和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建立盆地演化序列,提出盆地及亚类建造的识别标志等创新成果,构建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驱动的类地行星演化新框架。

  识别并标记全月12341个撞击坑

  研编团队表示,此次发布的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制,其中主图《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利用青、黑、黄、品红4个基色叠印出共150种颜色,对月球进行“三宙六纪”的地质年代划分;识别并标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建立了统一的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

  同时,该图集还表达探测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一些特殊要素。图集说明书也同步发布,详细介绍了编图使用的数据、图件比例尺选择原则、图面表达内容、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和月球地质演化历史等内容。

  目前,全球首套1:250万月球地质图集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

中国科学家“十二年磨一剑”,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正式对外发布,图为发布前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图集主编欧阳自远院士与来自德国的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在图集正式发布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执行主编刘建忠研究员透露,随着中国嫦娥工程持续推进和更多月球数据获取,研编团队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规划1:100万的更高精度月球地质图编制,并结合探月工程和科研需求,对后续月球探测任务着陆区等目标区域提出1:10000甚至1:5000的月图编制。同时,旨在满足火星地质演化研究需求的火星地质图也已纳入规划。

  对于后续月球、火星等地外天体地质图的编制规划,新发布图集主编欧阳自远院士呼吁向人类目前力所能及的“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做好工作。(完)

【编辑:韦俊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各民族同胞感受三亚科技发展活力

“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还有多少被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称,稻渔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化,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等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有效提高稻渔产量和品质。(完)

(第七届进博会)深耕中国市场 跨国企业“预约”明年再见

法耶表示,我很荣幸来华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感谢中方热情款待,使我们领略到中国的美丽与友好。塞中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塞中合作实施了很多成功项目,促进了塞内加尔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塞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致力于同中方巩固深化塞中友谊,愿学习借鉴中方治党治国成功经验,推进农业、工业、数字化、职业培训、青年等领域合作,将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发展基于友好信任、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务实高效,为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塞方愿同中方密切协作,确保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塞方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赞赏中方致力于推动共同发展和公平正义,愿同中方加强多边沟通协作。

(新春走基层)“98后”海岸警察张立锟的新春坚守

在简以信看来,由两岸青年组成的团队具有优势,双方取长补短,更接地气。大陆市场非常大,只有知道这边有什么需求,才能更好对接市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可以和大陆青年进行合作。

美国会两院通过1.2万亿美元预算案以避免政府“关门”

每个小物件都具有生命力,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带领参观者完成了一趟迷你香港精华游,让参观者不仅仅满足于展览现场的微观世界,更牵引着他们向往香港的“宏观”世界,亲自前往香港,实地感受香港,体验“盛事之都”香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